Search

昨天參加了明德主持的「感動時光屋」活動。在感動時光屋裡,其實聽著大家對日常生活感動時刻的描述,當下不...

  • Share this:

昨天參加了明德主持的「感動時光屋」活動。在感動時光屋裡,其實聽著大家對日常生活感動時刻的描述,當下不會覺得「很感動」,反而比較像是一種明白的會心一笑:日常生活裡遇上不平凡的小時刻,那份小小的欣喜與觸動;小小的,卻很溫柔深刻。

接著,大家輪流分享著對木之花共生家園生活中自己特別有感受的部分。看著眼前這一群顯然很不一樣的夥伴們,內心卻同樣有著對美好家園、社群的想望,我想著,這群夥伴們都已經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做著照顧人類、照顧地球的很棒的事了啊。

在聽大家說話的時候,好像不一定能夠理解他們的領域、對他們熱愛的事都感同身受。但在看了木之花家族的影片,再看著眼前的人們,的確就更加明白什麼是「整體」──沒有這些人對這些事物的熱情與在乎、沒有他們保守著我們的家園,我們是無法像今天這樣子,有選擇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昨天有夥伴分享了這句話「在他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雖然在夥伴分享的「個人的傷,其實就是集體的傷,需要集體療癒」這個背景內涵下,這是句很呼應也很切題的話,但若只單單聽這句話,對於習慣承接的人,一時間恐怕會覺得有點沉重吧。

後來我想一想,如果這張社會安全網織得夠大夠牢、每個人也都願意成為這張網的一部分,那麼也許就不再害怕有人跌倒時,自己承接不住了吧。

明德分享自己組織的團體中一個夥伴提出的點子:如果能有個機制是在任何一位夥伴覺得自己快要墜落時就可以提出呼救,有時間、心力的夥伴就可以自由現身救援接住要掉下的人,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有脆弱時被接住、有能力時接住他人的餘裕,這樣應該整體就能夠很平衡,也會覺得有能力接住時,是一種幸福吧。

這段偶爾大家會撞上低潮的日子裡,我們都在學習著讓自己的脆弱可以在他人面前好好地安放,有許多時刻,我自己就這樣被共同練習著溫柔承接的夥伴們接住了。

那種感覺就像允許一張溫柔的毯子將自己裹上,不用再嚴厲地不允許自己去討拍,只是真實呈現自己的不足與軟弱,然後竟然就能夠被他人好好聆聽、感受著,並給予反饋和不一樣的看見,讓自己有重新站起來(或允許自己先不用急著站起來)的力量,這樣的溫柔在這個世界裡好需要,也讓我們都更有力量啊。

什麼是「群體」,什麼又是「社群」呢?「蜜蜂是為了比自己更大的群體而勞動存在著」,這句話若是很多年前的我,應該無法真正體會。

但經過了近日被眾多人給承接著,感受過有張大網可以接住那個習慣自己承擔、不依靠他人的自己的溫柔力量後,我想,上面那句話,好像可以體會成「「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能夠相互承載的幸福」。

就像那張多年前在日本神社參拜時看見的話語:「為他人而存在的生命,才有真正的價值」。現在,我可以說,我真的懂了:那不是去泯滅自己的需要和存在的重要性,而是體現了相互依存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社群,這就是社群的力量。

-----------------------------

~~感動時光屋預告~~

主題:夢想中的家園生活(第二場)
2021/08/24 週二晚場(19:00-22:00)--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分享者與主持人:明德

2013-2014年我從網路上看到日本木之花共生社群的文章與影片,深深被裡面描述的幸福生活觸動,『原來一群人一起努力支持彼此的生活,聽從心的聲音來工作是這麼美好』。於是我開始踏上追尋與創造幸福共生之路。其中一趟旅程就是2017年到日本木之花居住參訪了10日,實際體驗某部分共生生活。想邀請大家來聊聊關於關於家園生活的感動時光,以及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收費:免費參加。同時也歡迎依據意願及感動贊助支持。

報名表:https://forms.gle/hQefcRuXrnRwtKP38
.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個人成長、群體意識轉化、服務地球 *社群建立 *分享永續生活、生態社群、另類經濟等資訊 *分享古老智慧與文化承傳 *分享全人發展教育訊息
View all posts